水发神农党委、纪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工作,今年以来,通过常态化实施“六进六上”工程、多样化建设廉洁教育基地、创新化运用数字化手段,不断提升廉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,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。
常态化实施“六进六上”工程,让廉洁文化融入日常
“六进六上”工程是推动廉洁文化深入基层、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抓手,神农纪委将其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,确保廉洁文化传播不间断、有实效。

“六进”即进班子、进队伍、进项目、进一线、进班组、进家庭。进班子时,在领导班子中组织廉洁专题学习,开展廉洁座谈会,围绕党风廉政建设、廉洁从业要求等主题积极展开讨论,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。进队伍时,将个人重大事项报告、涉及廉洁的信访举报及核实处理结果纳入干部职工廉洁档案管理,将其作为记录干部职工廉洁情况、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。进项目时,在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,设立廉洁监督岗,确保招标采购、资金使用透明公正。进一线时,设立廉洁文化宣传栏,张贴廉洁标语、廉政格言等,使廉洁文化融入生产一线。进班组时,通过组织廉洁文化知识竞赛,不断提升基层员工对廉洁文化的认知。进家庭时,通过开展“廉内助”“亲子助廉”等活动,将廉洁文化从企业延伸到员工的家庭中。
“六上”即上墙、上廊、上厅、上杆、上桌、上屏。神农纪委制定了“六上”内容更新机制,上墙的廉洁标语坚持定期更新,让干部职工在办公、生活场所随时能看到廉洁元素;上廊的廉洁故事、典型案例积极补充新内容,让行走其间的人自然接受廉洁浸润;上厅的廉洁文化宣传屏滚动播放廉洁警句,在办公区、会议室等公共区域营造浓厚的廉洁氛围;上杆的廉洁标识,结合重要节点和季节特点及时更换设计,让廉洁文化更贴近基层群众的生活场景,真正融入一线;上桌的廉洁提示牌采用可更换设计,底座固定,面板可随时拆卸更换,将廉洁理念融入日常办公细节;上屏的LED电子屏推送廉洁短视频,扩大廉洁文化覆盖面。
通过“六进”的场景渗透与“六上”的载体覆盖,形成了无处不在的廉洁文化氛围,使神农干部群众在工作学习、衣食住行中随时接触廉洁元素,让廉洁理念从“被动接受”变为“主动感知”,真正融入日常,深入人心。
多样化建设廉洁教育基地,打造特色廉洁教育阵地
廉洁教育基地是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平台,神农纪委深挖属地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基因,将红色文化与廉洁教育深度融合,通过多样化建设,打造了特色鲜明、感染力强的廉洁教育阵地。

在权属公司建设了综合性廉洁教育基地,集廉洁历史展示、典型案例警示、廉洁标识于一体,增强教育的直观性和感染力。结合不同群体需求,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,以增强廉洁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,除了常规的展览展示外,定期举办廉洁主题演讲、廉洁故事分享会等活动,邀请先进典型进行现场讲解和互动交流。同时,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,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,如为党员干部提供廉洁警示教育专题党课,为企业员工提供廉洁从业培训等。
多样化的廉洁教育基地及其丰富的活动,将红色资源与廉洁教育有机结合,既传承红色基因,又传播廉洁文化,满足了干部职工的教育需求,有效提升了廉洁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。
创新化运用数字化手段,拓展廉洁文化传播新路径
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传播特点,神农纪委着力打造线上廉洁文化阵地,拓展传播渠道、提升传播效果。

整合现有资源,打造集资讯发布、学习教育、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线上廉洁文化平台。平台设置“青禾神农”“政治监督”“日常监督”“监督执纪”四个栏目。“青禾神农”侧重基层廉洁建设,重点推送基层治理中的廉洁故事和实践经验,助力公司廉洁文化落地生根;“政治监督”收录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政策文件、领导讲话等,为党员干部提供政治监督理论与实践指导;“日常监督”板块及时发布神农纪委工作动态,包括监督检查的安排部署、开展情况、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要求等,让干部职工实时掌握日常监督工作的推进情况;“监督执纪”栏目则整理廉洁法规汇编、廉洁理论研究等资料,提升干部职工的廉洁素养。
此外,神农纪委还借助平台后台数据,对干部职工的阅读习惯、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,精准把握其对廉洁文化的需求,有针对性地推送廉洁文化内容,让廉洁文化传播更加精准、高效、便捷。
通过常态化实施“六进六上”工程、多样化建设廉洁教育基地、创新化运用数字化手段,水发神农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。但也清醒地认识到,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,需要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。水发神农将继续总结经验,不断探索创新,进一步提升廉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和文化支撑。